国际米兰再融资2.75亿欧元,苏宁时代财务策略引发李哥化担忧

2025-10-01 05:03:0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国际米兰俱乐部近日再度成为欧洲足坛焦点,其母公司苏宁集团通过美国橡树资本(Oaktree Capital)安排了新一轮高达2.75亿欧元的贷款融资,这一举措旨在缓解俱乐部的短期财务压力,但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国际米兰长期稳定性的担忧,许多球迷和媒体甚至将苏宁的运营模式与AC米兰前老板李勇鸿(“李哥”)时期的混乱相提并论,质疑俱乐部是否正走向类似的财务陷阱。

融资背景与细节

根据意大利财经媒体《阳光24小时》的报道,国际米兰此次融资并非直接新增债务,而是对2021年一笔高息贷款的再融资,当时,苏宁集团以俱乐部股权为抵押,从橡树资本获得了2.75亿欧元贷款,年利率高达12%,原定于2024年5月到期,新协议将贷款期限延长至2027年,但利率细节未完全公开,预计仍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
这笔资金的主要用途包括:

国际米兰再融资2.75亿欧元,苏宁时代财务策略引发李哥化担忧

  1. 偿还到期债务:避免2024年5月的违约风险。
  2. 运营成本覆盖:支付球员薪资、转会分期款项及日常运营开支。
  3. 球场项目筹备:为新建球场计划提供部分启动资金。

苏宁集团在声明中强调,此举是“战略性财务优化”,旨在确保俱乐部在竞技和商业层面的持续竞争力,批评者指出,这已是国际米兰自2016年被苏宁收购以来的第5次重大融资,债务雪球越滚越大。

苏宁时代的财务轨迹

自2016年以7.5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以来,苏宁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,帮助俱乐部重返欧冠并赢得意甲冠军,但与此同时,俱乐部的负债也逐年攀升:

  • 2019年:发行了4.5亿欧元债券,利率为4.875%。
  • 2021年:向橡树资本贷款2.75亿欧元,利率12%。
  • 2023年:通过私募基金再融资1.2亿欧元。

尽管俱乐部收入从收购前的2亿欧元增长至2023年的4.5亿欧元(主要来自欧冠奖金和商业赞助),但工资总额(约2.3亿欧元)和债务利息支出仍占收入的70%以上,这种“借新还旧”的模式与李勇鸿2017-2018年执掌AC米兰时的操作惊人相似——当时李哥通过埃利奥特基金的高息贷款收购俱乐部,最终因违约失去所有权。

为什么被比作“李哥化”?

李勇鸿时代的AC米兰以激进融资和短期豪赌为特征:

  • 通过高息贷款(利率11.5%)完成收购。
  • 花费2亿欧元引援,但未能实现欧冠资格。
  • 2018年因债务违约被埃利奥特基金接管。

苏宁的国际米兰目前虽未到违约边缘,但相似点令人不安:

  1. 高息债务依赖:橡树资本贷款的12%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(通常3-6%)。
  2. 股权质押风险:若2027年未能偿还贷款,橡树资本可能接管俱乐部。
  3. 竞技成绩压力:若失去欧冠资格,收入将骤减,偿债能力受质疑。

球迷组织“Inter Forever”发表公开信称:“我们感谢苏宁带来的冠军,但不想成为下一个AC米兰,俱乐部需要可持续的模型,而非永恒的债务。”

欧足联财务监管的挑战

欧洲足球管理机构(UEFA)的财政公平法案(FFP)要求俱乐部收支平衡,国际米兰2022-2023赛季亏损8500万欧元,虽较2021年的2.46亿欧元有所改善,但仍需通过球员出售(如奥纳纳转会曼联)和融资来满足要求。

新一轮融资可能触发UEFA的进一步审查,足球金融专家马可·贝利纳佐指出:“如果国际米兰无法在2025年前将亏损控制在FFP限额内,可能面临欧战禁赛或罚款——这正是AC米兰当年遭遇的困境。”

苏宁的回应与未来计划

面对质疑,苏宁集团副总裁兼国米董事张康阳表示:“融资是足球行业的常见操作,皇马、巴萨和曼联都曾通过类似方式管理现金流,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新一代球场和提升青训体系,这些需要长期投资。”俱乐部还透露,正与潜在投资者谈判部分股权出售,以减轻债务压力。

新建球场计划被视为破局关键,目前国际米兰与AC米兰共享的梅阿查球场年收入仅8000万欧元,远低于曼联(1.5亿欧元)和皇马(1.2亿欧元),新球场预计将年收入提升至1.2亿欧元,但项目需耗资12亿欧元且最早2030年完工——远水难解近渴。

十字路口的蓝黑军团

国际米兰的竞技成绩尚未滑坡——2023-2024赛季他们仍是意甲冠军的有力竞争者,但财务层面的隐忧已拉响警报,橡树资本的延期贷款提供了喘息空间,却也加深了俱乐部对外部资本的依赖。

国际米兰再融资2.75亿欧元,苏宁时代财务策略引发李哥化担忧

欧洲足坛的历史证明,短期融资能否转化为长期成功,取决于管理层的战略定力和运营效率,苏宁集团能否避免“李哥化”陷阱,不仅关乎国际米兰的命运,也将成为中资海外体育投资的标志性案例,对于蓝黑军团的支持者而言,他们渴望冠军,更渴望一个不再被债务阴影笼罩的未来。

搜索